分类: 生活

  • 入职一个月的惯例贴

    以前有句俗话怎么说来着,员工离职,要么钱受了委屈,要么精神受了委屈,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,话糙理不糙嘛

    5月26日入职,6月3日到部门,今天7月8日,培训一周,到部门满打满算上了五周班,已经不想做下去了,离职的念头无比强烈。

    心声上的帖子从实习时候就开始经常看,有趣的帖子非常多,离职惯例贴更是一绝。或是新同事,或是老同事,或是刚到公司500天的last day,或是在公司坚持了五年、八年、甚至即将退休的老兵,临离职前,不同时代的人各有各的经历、各有各的想法、各有各的追求、各有各的感悟。

    很小时候,我爸在家里给我房间订了一张特别大的桌子,自那时起就对书桌有特殊情节。

    当时租房选择两室一厅的原因,就是看中了这个次卧里的书桌。现在书桌上摆了两个电脑,三个显示器,一个LCD 2K 280hz,一个OLED 2K 240hz,一个Miniled 2K 240hz 1100nits。

    哈哈😂,写博客都要炫耀一下,无所谓了,这博客也不会有认识我的人看到,看到了,不让别人有点爱好嗦。

    每天下班之后坐在桌子前的时间,是当天最惬意的时光,即使什么都不做,即使只是坐在这对着锁屏的电脑发呆。

    为什么会萌生离职的念头呢,是因为今天看了一篇《鸭仓食食品公司》的惯例小说。

    想起上周五回家路上的时候,刚进小区,小猫小狗成群结队游荡,大妈小孩路边嬉戏,周围传来各家厨房做饭的声音,久违的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,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。

    是吃不了苦不能奋斗不能加班吗,大抵也不是的,记得去年初准备找实习,去年底做毕业设计,22年做百度实习,那时能每晚12点回宿舍,定好闹钟只为起来重新开始实验,那时能吃苦,如今也是吃得的。

    只是对工作内容失望罢了。

    本着对大模型入端、工作内容跟研究生研究方向贴合的目的而来,希望能够投身到机器学习底层、HPC高性能计算领域开展工作,再不济能做算法工程、算法创新上的工作。

    谁能想到,真到岗位中来,只能与一些莫名其妙的杂活,重复造轮子的烂活打交道。计算体系五年能建立六套,我也不知道是哪些领导安排做这些毫无意义,明显不会成的东西。

    我没有天真到现在去质问主管为什么违背当初招聘承诺,做这些无意义的工作,能不能换团队,换岗位。虽然我刚到职场,但基本的风险意识还是有的,我怕被穿小鞋,我特别能忍,就跟研究生阶段一样,我在拿到毕业证之前什么都能忍。

    到了公司才清醒地认识到,这不是一个灵感迸发,适合创新的环境,也没有新人成长的土壤和肥料。

    代码上库,需要三级评审,需要搞莫名其妙的cleancode,需要规范代码的大括号格式,一个大括号没换行,就不让上库。

    不需要你做任何创新性的工作,也不需要你提出任何方案,只需要当好一个听懂指令的螺丝钉。按照指令和安排,用小算子组合成网络,踩莫名其妙的bug,重复枯燥不厌其烦的调试精度和性能。

    没有收获、没有成长、没有思考、没有积累、没有发展。

    我还不甘心做一个按部就班的螺丝钉。岗位学不到东西的时候,就是我lastday的时候。

    心声上惯例贴非常多,文采斐然的数不胜数,有一篇讲,我们总是习惯用当下的忍耐,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。

    小时候讲长大了就好了、初中毕业了就好了、高考了就好了、大学毕业就好了、研究生毕业就好了、工作了就好了、工作久了就好了、有钱了就好了。

    是有多么伟大的前程,值得把四季都错过。在最好的青春年华,最年轻的时候选择苟且。在垂垂老矣的时候选择享受,不是本末倒置吗

    6月初一天早上打开办公软件,收到导师消息,“我们这一般九点走,下次早退要跟总理说一下”

    我心里咯噔一下,“天呀,你们是都没自己的生活吗,每天加到这么晚,完全成上班机器了都”

    第二章

    研究生以后,身体大不如以前了,高中时候打篮球,当时中二,总是跟弟弟们炫耀摸高,说我跳起来能摸到家里天花板。

    大学以后运动少了,但身体总归还过得去,研究生阶段,健康问题慢慢就来了,一是左手有时候会很麻,后来发现是小时候带来的肘管综合症,后来就是心肺功能大不如前,运动后就总是大喘气,最近半年愈加严重,运动后总感觉胸口疼,肋骨疼,喘不上气,得缓好久。

    参加NEO时候发现自己肢体协调性也不好,专注度也不高,几次拖团队后腿,后来打游戏发现自己专注力越发下降,高强度打游戏打一会甚至都会累,专注度跟不上,游戏都打得不如以前了。

    有时候很羡慕别人有拿得出手的爱好,有的朋友文笔好,有的朋友桌游打得好,我以前也有很多爱好,慢慢都荒废掉了,本来计划在这边周末找羽毛球班,结果六月份就加班了三个周六。

    我想玩摄影,我想自驾,我想旅游,我想去演唱会,我想静下心来读一下堂吉柯德,我想看番,我想认真谈一场恋爱,我想好好的经营好自己的人生。但现在除了工作,其他都是一团乱麻。

   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句,读书好能让老师开心,工作找得好能让父母开心,结婚了能让重视家庭的爸妈开心,加班工作能让领导开心,但是,你自己开心吗?

    人来到这个世界的主要任务,一是找到一个可以保暖的洞穴,二是每天找到1500大卡的食物来补充热量。其他的都是支线任务,真的需要去做吗?

    第三章

    当时培训的时候,导师在讲台上讲了个经典案例,说某个员工坚持重构软件,吃了好几个B,团队连续半年无休加班,最终成功获得评奖评优,号召板凳要坐十年冷。

    我心中惊呼,“明知道这个事很重要,但是就不多投点人手,把这几个员工往死里逼,现在也就是是办成了,可是,代价是什么呢?精神、健康、哪个不比一点点加班费更有益。”

    换到现在,别说几连B,一个B恐怕就劝退让走人了吧。这员工也是铁人,半年无休,是没家庭吗,没父母要照顾吗,没自己爱好吗,真的值得这么付出吗?

    这时我就清醒意识到,我跟公司好像不是特别兼容,对于公司员工就是耗材,属于是可以再生的资源,是安置在岗位上的不动产和螺丝钉。

    我也不是不能加班,也不是不能奋斗,但加班要有意义,我总要从中获得点什么,获得的可以是经验、也可以是技能、也可以是物质回报。但不能盲目的加班,无意义的加班,毫无收获的加班。如果我做的这个事情,对于我职业生涯规划毫无意义,对职业技能毫无提升,徒伤身体,那又何必坚持呢。

    第四章

    入职一个月就想离职,我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一个明智的想法,一个简单的道理是,事成需要谋定而后动。事情想做成就必须早做准备,不管是技能上还是物质条件上。

    这个准备工作,我已经开始了。

  • 新的共识

    对妇女负责是一个过时的农业社会概念。女人与男性在一起做任何事情是其自己的自由选择,没有受到他人任何强迫。其作为成年人必然要为其选择负责。男性无需对妇女付出任何其他责任,男性需要负责的对象只有其具体承诺。

  • 如何在macbookpro播放蓝光原盘文件

    众所周知,国内流媒体严格限制码率,相同分辨率下画质、锐度、对比度、色准均不如网飞、油管、HBO等国外流媒体。

    想在国内实现高质量观影体验,除了翻墙直接观看流媒体外,另一个渠道就是搜集电影、电视剧的原盘文件,挂载圆盘文件本地播放。

    播放设备选择上,目前的共识是,windows操作系统色彩管理混乱,各显示器厂商色准、色域、对比度虚标严重。多种因素结合之下,使用macbook播放视频是画质表现最优秀的选择。

    明天写

  • 写在入职之前

    写在入职之前

    刚才洗澡时候想,马上入职体检参加工作了,是不是该写点什么

    突然有点不想写,因为写着写着就走到——自我检讨,检讨不改,自怨自艾的循环里了。

    但想想,以前每年6.7都会写文章来记录自己当下,这两年反而没写了,可能是离高考久了,释怀了?

    这次是四月一号回的,到写这个文章的四月十一日,在家里过了整整十天。

    在家里反而没什么特别的想法,似乎就跟之前研究生阶段回家没什么区别,研究生本身也自由,基本没有课,回学校,离学校跟导师说一声就行,没有什么“学期感”。

    现在想想,我的求学生涯结束了吗?

    大抵的确是结束了罢~

    毕竟本科研究生双证都拿到,目前也没有读博的打算。

    我小学是在闵集小学,很多事情已经不记得,记得当时操场还是泥土地,小学成绩一般般。小学同学能记起来的已经不多。

    沿着同学这条线回想,似乎还能想起些同学,但似乎我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关系都处的不怎么好,有点孤僻,联系的朋友也不多。

    小学同学到初中会重新分班,初中同学去了不同高中,哪还有联系呢。

    初中成绩还不错,最后赶在政策调整那一届进了我们这最好的高中。

    我仿佛比较走运,感觉这辈子很多节点都赶上了政策,如果不是那年名额多了,我可能去不了重点高中?

    保研那年如果不是名额增加,那本科绩点也不能说这么稳妥保送研究生。

    接着顺初中回想,一些初中同学到现在还在联系,就是最近几年没怎么见了。但偶尔还会在微信上聊天。

    不想回想了,回想起来感觉能够想很久,一些记忆已经消失了,但残存在脑海里的记忆还有很多。

    说说大学,大学先去学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,然后大一转专业计算机去。

    当时为什么会转计算机呢?好像是当时转自动化要考试,有点难,但是转软件容易,结果稀里糊涂转去了软件。

    如果本科直接准备就业,我会过什么生活呢?不清楚,22年行情肯定比今年好,本科找好工作也不少见。

    我好像大学里很多决定,都没怎么仔细规划过想过,好像因为当时大一宿舍卷成绩,要保研,最后就走上上课保研这条路了。

    现在想想,本科时候除了上课,打游戏,好像集体活动没参加多少,甚至校外聚餐都只是跟舍友去几次。

    不像研究生时候,朋友多,羽毛球,马拉松,KTV,烧烤,健身,数不胜数。

    很多事情都一言难尽,不想写了。

    回到现在,按照我这伤春悲秋的性格,毕业应该洋洋洒洒写一大堆字,一大堆感想才对。

    但为什么现在反而写不出什么想法呢

    是因为毕业的愁绪在三月已经抒发完了吗?

    看到学信网上不在籍(毕业)这五个字,突然愣神一下。

    是啊,书读完了。

    我有收藏登机牌的习惯,我得找找,甚至找得到7年前坐飞机第一次去哈尔滨的登机牌。

    今天看这张登机牌,还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,当年南航还是天合联盟成员,现在不是了。

    一张加菲猫联名的南航登机牌带我去哈尔滨,今年研究生毕业,两张东航机票上海中转回武汉,带我离开哈尔滨。

    是啊,不用再去哈尔滨了,本科时候还很讨厌哈尔滨,哈尔滨经济不发达,城市不美观,冬天刮风真的很冷,吃的不合胃口。

    但到今天,哈尔滨承载了太多青年时期的记忆,对哈尔滨也多了一份感情。哈尔滨似乎成了除家外的第二个故乡。

    突然觉得苹果这个相册设计的真棒,结合iCloud,能把很久以前的相片全部存起来。

    翻相册还看到了一本书,那是本科时候认识一个女生送我的,好像是一起上音乐课认识的,还是一起做物理实验认识的?

    我靠,这书我得找找,到我手里好几年了,我还没看完呢

    那女生真的很爱看书,给我介绍了好多作者,她说她在学小提琴,说她最喜欢作者是汪曾祺,汪曾祺的散文她非常喜欢。

    这位女生家在昆明。昆明又名春城,研究生时期我去了很多地方,但云贵川那边直到今年我都还没去看过。

    看体检之后有没机会去吧,就当是缅怀当年的青春。

    去操场散步一次后,这段友谊就寄了。

    现在看以前大一时候的相片,我靠,这是人,什么愣头青。女生不喜欢也正常、、、

    续:

    心血来潮去楼下找这本书,我真是服了,书弄丢了,等明天问问我妈吧。

    这么有意义一本书丢了。

    提起这个,大三也有一点点喜欢一个女生,后来得知别人有男朋友也无疾而终。

    直到今天手机里还藏着一张角落里有她的相片。

    今天给这台笔记本清了一下灰,然后重装了系统。研究生用了三年这台笔记本(打了三年游戏!)

    上班以后家里放台式,感觉就用不到笔记本了。即使出差也是拿macbook,确实比win笔记本出差方便太多。

    夜深了,其实是快天亮了,突然有一点点感慨,学生时期总还是青春活力,热情洋溢的。但参与工作,身份转变,似乎感觉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,好像就没有学生时期那种青春自由感了。

    先写成这样,明天再写吧

  • 如约而至的深夜emo

    如约而至的深夜emo

    今天要去拿硕士服

    明天合影

    今晚看系统发现学位证编号已经下来了

    为什么我还是这么不开心

    不想离开哈工大,不想上班

    工作不满意,对自己状态也不满意

    深深的落差,对自己不认可

    内心深处充满自卑

    害怕被人瞧不起

    一方面不修边幅,外貌也不出众,身体也不健康

    各方面都一事无成

    学习比不过别人,论文发不过别人,工作没别人找的好

    脾气也不好,性格也不好,从不体贴人,自私,软弱,懦弱

    没有特长,一无是处

    没有喜欢的人,不认识异性,知心朋友交流的也少

    不会察言观色,不会聊天,无趣

    懒惰,不上进,不聪明

    好高骛远但又不脚踏实地

    每天真的很自卑,很绝望

    除了爸妈,我都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

    有时候在想,直接就这么死了。

    是不是其实,也没人在意

  • A7C2视频套件

    A7C2视频套件

    2070F4小三元加兔笼

    上手提加侧手提加外接机顶麦

    加上手机做外接监视器

    除了稳定器和ND镜,视频工具基本集齐了

  • 护照换证

    护照换证

    老护照早到期了没去换,

    现在办护照比几年前简单多了。

    毕业旅行筹备上了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