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有句俗话怎么说来着,员工离职,要么钱受了委屈,要么精神受了委屈,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,话糙理不糙嘛
5月26日入职,6月3日到部门,今天7月8日,培训一周,到部门满打满算上了五周班,已经不想做下去了,离职的念头无比强烈。
心声上的帖子,我从实习时候就开始经常看,离职惯例贴更是一绝。或是新同事,或是老同事,或是刚到公司500天的last day,或是在公司坚持了五年、八年、甚至即将退休的老兵,临离职前,不同时代的人各有各的经历、各有各的想法、各有各的追求、各有各的感悟。
很小时候,我爸在家里给我房间订了一张特别大的桌子,自那时起就对书桌有特别大情节。
当时租房选择两室一厅的原因,就是看中了这个次卧里的书桌。现在书桌上摆了两个电脑,三个显示器,一个LCD 2K 280hz,一个OLED 2K 240hz,一个Miniled 2K 240hz 1100nits。

哈哈😂,写博客都要炫耀一下,无所谓了,这博客也不会有认识我的人看到,看到了,不让别人有点爱好嗦。
每天下班之后坐到桌子前,是当天最惬意的时光,即使什么都不做,即使只是坐在这对着锁屏的电脑发呆。
为什么会萌生离职的念头呢,是因为今天看了一篇《鸭仓食食品公司》的惯例小说。
想起上周五回家路上的时候,刚进小区,小猫小狗成群结队游荡,大妈小孩路边嬉戏,周围传来各家厨房做饭的声音,久违的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,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。
是吃不了苦不能奋斗不能加班吗,大抵也不是的,记得去年初准备找实习,去年底做毕业设计,22年做百度实习,那时能每晚12点回宿舍,定好闹钟只为起来重新开始实验,那时能吃苦,如今也是吃得的。
只是对工作内容失望罢了。
本着对大模型入端、工作内容跟研究生研究方向贴合的目的而来,希望能够投身到机器学习底层、HPC高性能计算领域开展工作,再不济能做算法工程、算法创新上的工作。
谁能想到,真到岗位中来,只能与一些莫名其妙的杂活,重复造轮子的烂活打交道。
我没有天真到现在去质问主管为什么违背当初招聘承诺,做这些无意义的工作,能不能换团队,换岗位,这不是一个理智的社畜该问的事情。
到了公司才清醒地认识到,这不是一个灵感迸发,适合创新的环境,也没有新人成长的土壤和肥料。
代码上库,需要三级评审,需要搞莫名其妙的cleancode,需要规范代码的大括号格式,一个大括号没换行,就不让上库。
不需要你做任何创新性的工作,也不需要你提出任何方案,只需要当好一个听懂指令的螺丝钉。按照指令和安排,用小算子组合成网络,踩莫名其妙的bug,重复枯燥不厌其烦的调试精度和性能。
没有收获、没有成长、没有思考、没有积累、没有发展。
我还不甘心做一个按部就班的螺丝钉。岗位学不到东西的时候,就是我lastday的时候。
心声上惯例贴非常多,文采斐然的数不胜数,有一篇讲,我们总是习惯用当下的忍耐,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。
小时候讲长大了就好了、初中毕业了就好了、高考了就好了、大学毕业就好了、研究生毕业就好了、工作了就好了、工作久了就好了、有钱了就好了。
是有多么伟大的前程,值得把四季都错过。在最好的青春年华,最年轻的时候选择苟且。在垂垂老矣的时候选择享受,不是本末倒置吗
6月初一天早上打开办公软件,收到导师消息,“我们这一般九点走,下次早退要跟总理说一下”
我心里咯噔一下,“天呀,你们是都没自己的生活吗,每天加到这么晚,完全成上班机器了都”
第二章
研究生以后,身体大不如以前了,高中时候打篮球,当时中二,总是跟弟弟们炫耀摸高,说我跳起来能摸到家里天花板。
大学以后运动少了,但身体总归还过得去,研究生阶段,健康问题慢慢就来了,一是左手有时候会很麻,后来发现是小时候带来的肘管综合症,后来就是心肺功能大不如前,运动后就总是大喘气,最近半年愈加严重,运动后总感觉胸口疼,肋骨疼,喘不上气,得缓好久。
参加NEO时候发现自己肢体协调性也不好,专注度也不高,几次拖团队后腿,后来打游戏发现自己专注力越发下降,高强度打游戏打一会甚至都会累,专注度跟不上,游戏都打得不如以前了。
有时候很羡慕别人有拿得出手的爱好,有的朋友文笔好,有的朋友桌游打得好,我以前也有很多爱好,慢慢都荒废掉了,本来计划在这边周末找羽毛球班,结果六月份就加班了三个周六。
我想玩摄影,我想自驾,我想旅游,我想去演唱会,我想静下心来读一下堂吉柯德,我想看番,我想认真谈一场恋爱,我想好好的经营好自己的人生。但现在除了工作,其他都是一团乱麻。
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句,读书好能让老师开心,工作找得好能让父母开心,结婚了能让重视家庭的爸妈开心,加班工作能让领导开心,但是,你自己开心吗?
人来到这个世界的主要任务,一是找到一个可以保暖的洞穴,二是每天找到1500大卡的食物来补充热量。其他的都是支线任务,真的需要去做吗?
第三章
当时培训的时候,导师在讲台上讲了个经典案例,说某个员工坚持重构软件,吃了好几个B,团队连续半年无休加班,最终成功获得评奖评优,号召板凳要坐十年冷。
我心中惊呼,“明知道这个事很重要,但是就不多投点人手,把这几个员工往死里逼,现在也就是是办成了,可是,代价是什么呢?精神、健康、哪个不比一点点加班费更有益。”
换到现在,别说几连B,一个B恐怕就劝退让走人了吧。这员工也是铁人,半年无休,是没家庭吗,没父母要照顾吗,没自己爱好吗,真的值得这么付出吗?
这时我就清醒意识到,我跟公司好像不是特别兼容,对于公司员工就是耗材,属于是可以再生的资源,是安置在岗位上的不动产和螺丝钉。
我也不是不能加班,也不是不能奋斗,但加班要有意义,我总要从中获得点什么,获得的可以是经验、也可以是技能、也可以是物质回报。但不能盲目的加班,无意义的加班,毫无收获的加班。如果我做的这个事情,对于我职业生涯规划毫无意义,对职业技能毫无提升,徒伤身体,那又何必坚持呢。
第四章
入职一个月就想离职,我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一个明智的想法,一个简单的道理是,事成需要谋定而后动。事情想做成就必须早做准备,不管是技能上还是物质条件上。
这个准备工作,我已经开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