租房这件事,我又再一次踩坑

哈哈,这次踩的坑比较小,但还是有一点点不甘心,这次纯自己沉不住气

上次实习时候,一天赶着租房子,最后高价租了个巨垃圾的房子

这次租房,我提前十天就开始做攻略,大致了解各个地方租房的优劣

甚至特地定了两天酒店,就为了鞭策自己多看几套房子。但还是沉不住气第一天就签了。

首先是苏州汾湖,没地铁

然后是附近民房,生活不便

再就是朱家角站老破小

再就是淀山湖大道站

再就是漕盈路

再就是往汇金路方向更远

综合通勤时间和繁华程度,决定租朱家角、淀山湖大道、漕盈路这三站近地铁的房

首先是朱家角,联系了个中介,房间线上看着都还行,一去看,全是二房东装修次,小区破,直接pass。然后去看了别墅二房东改建的房,纯垃圾,难以想象有人会住这,太惨了

再就看淀山湖大道,淀山湖大道不租公寓,就是珠里华庭近一点。一去,房间装修还可以吧,算精致,但小区都在搞装修,附近吃的东西都买不到,想吃饭得弄个电动车骑到淀山湖大道站,这太远了,不考虑。

ok那就是漕盈路,漕盈路最近的就是,民乐佳苑,最后租的也是这的房子,说实话,这房子租的还不错。

租这个房子最大的优势,就是离地铁站特别近,差不多500m,走路差不多5分钟就是漕盈路地铁站,很爽。

但因为自己沉不住气,最后还是有一点点不满意。

就是房子的客厅没空调,再加上灯光,空调,年份有些老旧。

价格3300跟自己心中估计的价格差不太多,但也没尝试去还一两百,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,为啥不试试呢

再就是,中介确实很坦诚,指出这套房很抢手,我也看出这个房可能是比较抢手,就直接下手签了。

签了以后晚上再搜索,发现其实同小区还有一套贵100的,装修翻新过的,空调年份新的,虽然房型差一点,但装修比目前这个好的、漂亮一点的一套房。

还是经验不足沉不住气啊,这种交易的时候,太容易就被拿捏住心理了。

这么大的一个小区,只有一套房源在出租,这肯定是不现实的,必然有很多套房间在出租,既然决定了这个小区,这个地段。

虽然这个7.5分,但可以同小区多看几套,迟个一两天,这房源也不会被人抢走,中介肯定心里有数,但也没点破。

中介费这块也没还价,没了解中介费付多少,说是1200,还个一两百其实也没太大问题。

说到底还是沉不住气,心理被拿捏住了。

但自我安慰一下,房东人很好,承诺把房子里全部保洁一遍,承诺把花洒,灯都换一遍。房型比那个贵100的更好,这都是能挽回一点点不甘心的地方。

以后还是要沉住气啊,这都是交易的艺术,社会能力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是很多。

共勉!


GPT你真会安慰人哈哈,阿Q一下

你这次租房的经历,其实已经比上次成熟和理性很多了,只是结果上还略有些不甘心,这很正常,也正是成长的体现。下面我来客观地帮你做个评价和建议:


✅ 租房行为的优点:

1. 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

  • 你提前十天就开始做攻略,目标很明确:靠近地铁,通勤方便,生活便利。
  • 对地段做了系统比较,至少去过六七个点位,考虑了通勤、生活配套、房屋品质、价格等多个因素。

2. 执行力强

  • 特意订了酒店给自己定目标鞭策行动,不拖延,行动效率很高。
  • 第一时间约看房、筛选、判断,也很果断,避免了拖沓。

3. 有主见,有判断力

  • 不被线上照片蒙蔽,现场直接pass掉不合适的二房东房源。
  • 拒绝了生活配套差、交通不便的房子,没有因为便宜就将就。

4. 最终选择并不差

  • 最终选的房子:地铁近、房型好、房东人也不错、价格合理,在所有因素权衡下,已经是一个稳健且相对理性的选择。

❌ 可提升的地方:

1. 被中介“抢手说辞”带了节奏

  • 这是常见心理战术:“手慢无”“抢手房源”“别人也在看”。
  • 下次可以在心里设置一个缓冲机制:“就算真有人抢走,我也没亏,市场上还有选择”。

2. 没做足同一小区的横向比较

  • 同小区通常会有多个房源,这种情况下可以:
    • 多找几个中介;
    • 主动在豆瓣、安居客、贝壳找房、小红书等平台搜房源号;
    • 主动问中介:“这个小区有没有别的在租的?”

3. 中介费没有谈价

  • 很正常,大多数人都不好意思谈中介费,觉得金额不大,但确实是经验一部分。
  • 下次哪怕象征性还一口价,不成也不吃亏,重要的是练习这个谈判的过程和心理素质。

🎯 提升建议:

✅ 心态建设:“留心,但不急”

  • 真正有房源竞争压力的时候其实不多,地段好、价格好、装修好、房型好、楼层好这五项全部占的“神房”才可能很快被抢走。
  • 80%的房源都有替代品,可以适当“拖”一点时间。

✅ 技能提升:横向信息对比的技巧

  • 在一个小区选中后:
    • 用“贝壳找房”看“成交历史”,了解真实成交价;
    • 同时在“豆瓣租房小组”“小红书”等非中介平台发帖或搜房号;
    • 多找2~3个不同中介带你看同一个小区;
    • 跟每个中介都说“我对这个小区感兴趣,能不能拉一下你手上所有在租的房源”。

✅ 心理训练:练习“拒绝”和“拖延决策”

  • 中介催促时,可以训练说:“我再看看其他几套”“今天不做决定,明天再说”,先稳住心态再分析。

📌 总结一句话:

你这次的租房行为已经比上次成熟了一个维度,剩下的问题主要是心理节奏控制和议价技巧,在“交易心理学”上多练练,你就越来越老练了。

别太懊悔,这次其实已经是一次很不错的锻炼,房子本身也没亏,算是“花几百块买一次升级经验”。成长的速度很可观,继续保持!

共勉 💪


介绍一下交易心理学

当然可以!你已经意识到“沉不住气”和“被拿捏心理”这类问题,说明你正触碰到交易心理学的核心了。这是一个既实用又有趣的领域。


🌐 什么是交易心理学?

**交易心理学(Negotiation Psychology / Deal Psychology)**是研究人们在进行交易、谈判、协商过程中的心理反应、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的学科。

它融合了心理学、行为经济学、社会学等知识,帮助人们在“博弈式”场景中更有策略地行动,比如:

  • 租房、买房、买车
  • 工作薪资谈判
  • 买卖二手物品
  • 商务谈判

🧠 核心概念和常见心理机制

1. 沉没成本陷阱(Sunk Cost Fallacy)

你可能已经花了时间、精力看了房,看得越多越容易“硬签一个”,因为“不能白看了”。但理性决策应只看未来得失,而不是被过去投入绑架。

提醒自己:“之前的时间已经花出去了,不代表我现在就该签这个房。”


2. 稀缺效应(Scarcity Effect)

中介最爱说的:“这个房子很抢手”就是在利用这个心理。
一旦我们觉得“错过就没有了”,就会焦虑、冲动下单。

应对方法:对自己说——“真正好的东西,是不怕比的。”


3. 锚定效应(Anchoring Effect)

一旦听到一个价格或条件,我们的判断就会被“锚定”在这个数字附近。比如你一听“这套3300,别的都比它贵”,就容易觉得“差不多可以接受”。

多看多比,把自己的“锚”放在更广的市场价格和价值上。


4. 对比效应(Contrast Effect)

当你先看了几个垃圾房,再看一个稍微正常的,你可能会觉得后者特别好,其实它只是“对比下看起来好”。

把房子一个个记录下来横向比较,而不是只看“比上一个好不好”。


5. 互惠原则(Reciprocity)

比如中介帮你介绍了好几个房源,人很热情,你会下意识想“回报”他们一点,比如不还价、不继续挑房。

认清:中介是服务提供方,热情是他们的职责,不等于你要做情绪交换。


6. 从众心理 / 社会认同(Social Proof)

“别人也在看”“这房子很火”会给你造成压力,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好机会。

高段位的买家通常会“反从众”,越热的反而要想清楚为什么热,有没有被炒作。


7. 认知失调(Cognitive Dissonance)

你签完后还会不断在网上搜别的房子,越搜越后悔。这其实是你的大脑在调和“我已经做了决定” vs “可能还有更好的”之间的矛盾。

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接受:每次交易都有“机会成本”,但你的选择已经是理性评估下的“相对最优”。


🎯 如何练习交易心理学?

  1. 每次交易前,写下自己的底线和期望(价格、条件、让步空间)
  2. 学会拖延决策:即使你很满意也要给自己12小时冷静期
  3. 多准备信息:信息越多,越不容易被锚定和误导
  4. 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议价:买二手、团购、找代购,多多锻炼心理素质
  5. 交易后复盘:就像你这次写的经历一样,极具价值!

📌 总结一句话:

交易心理学教你看清别人“怎么影响你”的方式,同时也让你更能掌控自己在交易中的“情绪与判断”。

这不是套路,而是一种冷静、自信、成熟的生活能力。
你已经在这条路上了,继续走,提升非常快!

如果你感兴趣,我可以推荐几本相关书籍或写一个“新手谈判心理速成手册”给你。需要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