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才洗澡时候想,马上入职体检参加工作了,是不是该写点什么

突然有点不想写,因为写着写着就走到——自我检讨,检讨不改,自怨自艾的循环里了。
但想想,以前每年6.7都会写文章来记录自己当下,这两年反而没写了,可能是离高考久了,释怀了?
这次是四月一号回的,到写这个文章的四月十一日,在家里过了整整十天。
在家里反而没什么特别的想法,似乎就跟之前研究生阶段回家没什么区别,研究生本身也自由,基本没有课,回学校,离学校跟导师说一声就行,没有什么“学期感”。
现在想想,我的求学生涯结束了吗?
大抵的确是结束了罢~
毕竟本科研究生双证都拿到,目前也没有读博的打算。
我小学是在闵集小学,很多事情已经不记得,记得当时操场还是泥土地,小学成绩一般般。小学同学能记起来的已经不多。
沿着同学这条线回想,似乎还能想起些同学,但似乎我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关系都处的不怎么好,有点孤僻,联系的朋友也不多。
小学同学到初中会重新分班,初中同学去了不同高中,哪还有联系呢。
初中成绩还不错,最后赶在政策调整那一届进了我们这最好的高中。
我仿佛比较走运,感觉这辈子很多节点都赶上了政策,如果不是那年名额多了,我可能去不了重点高中?
保研那年如果不是名额增加,那本科绩点也不能说这么稳妥保送研究生。
接着顺初中回想,一些初中同学到现在还在联系,就是最近几年没怎么见了。但偶尔还会在微信上聊天。
不想回想了,回想起来感觉能够想很久,一些记忆已经消失了,但残存在脑海里的记忆还有很多。
说说大学,大学先去学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,然后大一转专业计算机去。
当时为什么会转计算机呢?好像是当时转自动化要考试,有点难,但是转软件容易,结果稀里糊涂转去了软件。
如果本科直接准备就业,我会过什么生活呢?不清楚,22年行情肯定比今年好,本科找好工作也不少见。
我好像大学里很多决定,都没怎么仔细规划过想过,好像因为当时大一宿舍卷成绩,要保研,最后就走上上课保研这条路了。
现在想想,本科时候除了上课,打游戏,好像集体活动没参加多少,甚至校外聚餐都只是跟舍友去几次。
不像研究生时候,朋友多,羽毛球,马拉松,KTV,烧烤,健身,数不胜数。
很多事情都一言难尽,不想写了。
回到现在,按照我这伤春悲秋的性格,毕业应该洋洋洒洒写一大堆字,一大堆感想才对。
但为什么现在反而写不出什么想法呢
是因为毕业的愁绪在三月已经抒发完了吗?
看到学信网上不在籍(毕业)这五个字,突然愣神一下。
是啊,书读完了。
我有收藏登机牌的习惯,我得找找,甚至找得到7年前坐飞机第一次去哈尔滨的登机牌。

今天看这张登机牌,还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,当年南航还是天合联盟成员,现在不是了。
一张加菲猫联名的南航登机牌带我去哈尔滨,今年研究生毕业,两张东航机票上海中转回武汉,带我离开哈尔滨。
是啊,不用再去哈尔滨了,本科时候还很讨厌哈尔滨,哈尔滨经济不发达,城市不美观,冬天刮风真的很冷,吃的不合胃口。
但到今天,哈尔滨承载了太多青年时期的记忆,对哈尔滨也多了一份感情。哈尔滨似乎成了除家外的第二个故乡。
突然觉得苹果这个相册设计的真棒,结合iCloud,能把很久以前的相片全部存起来。
翻相册还看到了一本书,那是本科时候认识一个女生送我的,好像是一起上音乐课认识的,还是一起做物理实验认识的?
我靠,这书我得找找,到我手里好几年了,我还没看完呢
那女生真的很爱看书,给我介绍了好多作者,她说她在学小提琴,说她最喜欢作者是汪曾祺,汪曾祺的散文她非常喜欢。
这位女生家在昆明。昆明又名春城,研究生时期我去了很多地方,但云贵川那边直到今年我都还没去看过。
看体检之后有没机会去吧,就当是缅怀当年的青春。
去操场散步一次后,这段友谊就寄了。
现在看以前大一时候的相片,我靠,这是人,什么愣头青。女生不喜欢也正常、、、
续:
心血来潮去楼下找这本书,我真是服了,书弄丢了,等明天问问我妈吧。
这么有意义一本书丢了。
提起这个,大三也有一点点喜欢一个女生,后来得知别人有男朋友也无疾而终。
直到今天手机里还藏着一张角落里有她的相片。

今天给这台笔记本清了一下灰,然后重装了系统。研究生用了三年这台笔记本(打了三年游戏!)
上班以后家里放台式,感觉就用不到笔记本了。即使出差也是拿macbook,确实比win笔记本出差方便太多。
夜深了,其实是快天亮了,突然有一点点感慨,学生时期总还是青春活力,热情洋溢的。但参与工作,身份转变,似乎感觉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,好像就没有学生时期那种青春自由感了。
先写成这样,明天再写吧